喻昌曰:伤寒脉促,则阳气跼蹐可知,更加手足厥逆,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,张璐曰:手足厥逆,本当用四逆汤,以其脉促,知为阳气内阻,而非阳虚,故但用灸以通其阳,不用温经以助阳也。<目录>卷二\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蜜七合,一味纳铜器中,微火煎之,稍凝似饴状,搅之勿令焦者,欲可丸,并手捻作挺子,令头锐大如指,长二寸许。
经云:病深者,其声哕,火气太甚,正气逆乱,故哕。今自利不渴,知为太阴本藏有寒也,故当温之。
柯琴曰:腹满为太阴、阳明俱有之证,然位同而职异。上不入而下常出,则中空无物,其人心烦忙乱,而变成坏证,虽有前条刺法,亦无所用程知曰:此二阳并病,误下之变也。
王叔和云:若不用大黄,恐不名大柴胡汤。 今呕而有脓者,此必内有痈脓,故曰不可治,但俟呕脓尽自愈也。
盖前条是治病后虚寒,此条是治病后虚热也。□满在□而不在腹,舌苔白而不黄,皆少阳之见证多。
赵嗣真曰:『活人书』云:弦者阳也,涩者阴也。若更头痛鼻塞而烦,其脉大,证类伤寒,但其人里和能食,知非伤寒,不可发汗,乃湿邪之病在头,故头痛鼻塞,惟宜纳药鼻中,取黄水从涕出,自可愈也。